年輕人追求即時滿足的心理,在現代消費文化中被不斷放大。在社交媒體影響下,年輕人「想要」和「需要」的界限模糊,潮流產品、奢侈品持續刺激其消費慾望。新推出的手機或限量版球鞋,常引發年輕人強烈購買衝動,即便這些商品並非生活必需品。BNPL等低門檻信貸產品降低了消費門檻,超過60%的年輕人使用BNPL時,未仔細考慮未來還款壓力,只專注於當下消費快感。
年輕人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,認為未來收入增長足以應付當前債務,因而更願意提前消費、享受物質生活。相比年長者,年輕人責任感較低,更願承擔財務風險。不少剛畢業年輕人覺得隨著工作經驗累積,收入會逐步增加,所以願意借貸提升生活品質。然而,這種樂觀心理忽略了經濟環境變化和個人收入波動性,最終導致債務累積。
社交媒體在年輕人生活中至關重要,不僅是資訊來源,更塑造了「理想生活」。年輕人透過社交媒體接觸高端消費品和奢華生活方式,這些形象刺激其虛榮心和歸屬感。朋友在社交媒體曬出最新款手機或奢侈品,常讓年輕人產生「我也要擁有」的衝動。同儕間消費行為形成無形壓力,促使年輕人跟風借貸消費。這一現象在Z世代中尤為明顯,超過70%的Z世代消費者消費行為受社交媒體影響 。
BNPL模式使小額消費也能分期付款,吸引大量年輕人。特別是近年來香港出現了許多針對年輕消費市場的平台,提供靈活分期付款方案,讓年輕人輕鬆購買潮流產品。BNPL的便利性使年輕人易陷入「不知不覺借貸」的困境。
虛擬銀行和財務公司推出低門檻信貸產品,年輕人更易獲得信用額度。許多虛擬銀行提供無需收入證明的信用卡申請服務,吸引大量剛畢業年輕人。Z世代比千禧世代更積極參與信貸活動,信用卡開支和個人貸款需求顯著增加。低門檻信貸模式滿足了年輕人消費需求,卻也增加了其財務風險。
網購平台與信貸產品無縫結合,極大提升了消費便利性,讓消費者購物時可輕鬆選擇分期付款。這種便利性使年輕人易陷入過度消費困境。超過60%的年輕人使用這些產品時,未仔細考慮未來還款壓力,只專注於當下消費體驗。
多平台借貸容易導致債務累積,年輕人可能陷入「以債養債」的惡性循環。這種債務堆疊不僅增加了每月的還款壓力,還可能導致嚴重的財務危機。當債務超出個人償還能力時,年輕人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,甚至可能被迫出售資產或尋求更高利息的貸款來應急,進一步加劇財務困境。
逾期還款或拖欠貸款會直接影響信用評分,導致未來難以申請房貸或其他重要貸款。信用評分的下降不僅限制了個人獲取資金的渠道,還可能影響職業發展,尤其是在需要審核信貸紀錄的行業,如金融、法律或紀律部隊。此外,信用評分的修復需要時間和穩定的還款記錄,這將對年輕人的長期財務規劃造成深遠影響。
債務壓力可能引發焦慮、抑鬱等心理問題,影響生活質量與人際關係。當年輕人長期處於財務壓力之下,他們的情緒穩定性與社交能力可能受到影響,進而導致孤立感與自我價值感的降低。這種心理負擔不僅影響個人健康,還可能波及家庭與社交圈,形成惡性循環。
在消費前,應理性評估商品是否為生活必需品,避免因衝動消費而增加財務負擔。通過冷靜分析消費動機,年輕人能夠有效控制非必要的支出,從而減少對借貸的依賴。
通過編列詳細的預算表,合理規劃收入與支出,並養成定期儲蓄的習慣。儲蓄不僅能應對突發財務需求,還能為未來的重大支出提供資金支持,避免因資金短缺而被迫借貸。
使用「實際年利率」比較不同貸款產品,全面評估借貸成本與風險。年輕人應避免被低門檻或短期優惠所吸引,而是選擇符合自身財務狀況的貸款產品,並確保能夠按時還款,避免額外的財務負擔。
如遇財務困難,可諮詢專業人士或機構,制定合理的還款計劃。專業財務顧問能夠根據個人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建議,幫助年輕人走出財務困境,並建立長期的財務規劃。
年輕人借錢消費的行為受到即時滿足、樂觀心理與新型消費模式的影響,但過度借貸可能帶來嚴重的財務與心理後果。年輕人應加強財務管理能力,理性消費,避免陷入債務危機;社會與教育機構也應提供更多財務教育與支持。隨著金融科技發展,如何平衡消費便利與財務健康,將是年輕人與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。若您在企業經營、資本運營或個人理財中遇到資金難題,請及時聯繫晉領財務的專業財務顧問,我們將傾力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資金解決方案。